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套灌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黄河内蒙古段左岸,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来,当地通过节水控水、引黄滴灌和信息化建设,让历史悠久的千年河套,焕发新生机。
夏日,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在面积达3000多亩的引黄滴灌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园区内,可见一条条引黄滴灌带穿越田垄不断延伸,得黄河水浇灌后的辣椒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
“多亏了咱河套灌区的一条条水渠,引来总干渠里的黄河水,让田里的农作物都能‘喝上水’。”进步村党支部书记陈茂伟感慨。
河套灌区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总土地面积1784万亩,引黄灌溉面积达1154万亩,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渠系纵横交错,兼顾农业和生态功能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流经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黄河干流上,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登上几十米高的观景平台,只见长达数百米的雄伟闸坝巍然傲立于黄河之上,将黄河水分为两条,一条流向黄河主干道,另一条则汇入河套灌区的总干渠,黄河水再进入纵横交错的灌排渠道,润泽河套大地。
作为河套灌区的入口,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于1959年6月动工,1961年5月建成运行,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生态补水等功能。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穆怀录介绍,枢纽建成前的河套灌区是“多口引水,无坝自流”,经常是“天旱引水难,大水流漫滩”。枢纽建成后,河套灌区所有灌溉渠系的水流量均由此引入调控,灌溉面积由建闸时的562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154万亩。
从宽达10多米的总干渠出发,东行230公里,黄河水进入各个干渠、分干渠、支渠等。“总干渠于1958年开挖,十几万河套人民锹挖肩挑,1967年总干渠各分水枢纽终于建成。总干渠可对全灌域的水量进行调节。”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工程科科长韩中海说。
除了灌溉,总干渠的引水还为巴彦淖尔市大小湖泊、湿地等带去源源不断的补给。记者在乌梁素海西北端——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排水分中心红圪卜扬水站看到,来自灌区的排水,正通过6台巨大的斜式轴流排水泵,被扬入乌梁素海一侧。
“我们利用每年夏灌、秋浇的灌溉间隙,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同时利用每年黄河分凌期及防汛期,使黄河分凌水和汛期水汇入乌梁素海,实现防凌防汛与生态补水双赢。”韩中海说。据红圪卜扬水站站长王刚介绍,乌梁素海平均库容4亿立方米,近几年河套灌区每年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达6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都会将乌梁素海的水至少“置换”一次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河套灌区历经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排配套、现代化改造等4次大规模水利建设,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建设三大跨越。”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张广明说,目前,河套灌区有7级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共计10.36万条,长6.4万公里,各类设施和建筑物18.35万座。
推广节水控水,促进农业增效
“渠水快到你家田里了,赶快去接水吧!”“好嘞!我马上到!”在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村民李峰在家中接到电话后,立刻前往自家田里。
“过去田间灌溉是大水漫灌,速度慢不说,啥时候到谁家田里也不知道,只能干等。”李峰说,“现在有了水务灌溉合作社统一管理,在家接个电话,过来就能管好自家田地。”一边说着,李峰把田边渠道刨开,水立刻流入田中,灌溉完堵住渠道,让水流向下一家,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李峰说的“水务灌溉合作社”,是今年4月由东地村与隔壁新地村联合成立的东新水务灌溉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按渠系负责两个村、13条直口渠、1.9万亩农田。
“我们花了半个多月核查两个村涉及的所有土地,建议村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集中连片种植统一作物,以便根据需水量集中灌溉。”合作社工作人员、东地村村民樊继龙说。
与此同时,当地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引黄滴灌,智能化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水量,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在智能化信息平台上实时查看流量、流速等,让村民能够了解自家地究竟用了多少水。
“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加强统一管理、发展引黄滴灌等措施,合作社成立以来平均每亩地节水100立方米,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合作社理事长、东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军说。
在进步村的引黄滴灌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园区内,陈茂伟指着一根根滴灌管道说:“我们通过土壤墒情检测仪,以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为调控阈值,当土壤相对含水率低于70%时,系统接收到土壤缺水信号,按照提前设定好的需水量自动开启阀门,水量供足后自动关闭,实现科学精准供水。”此外,总干渠中的黄河水通过智慧闸门引入澄清池后,待泥沙澄清,再加压进入水肥一体机,实现自动化施肥配药,最终进入一根根管道中,滴灌集中连片种植的辣椒。
近年来,河套灌区按照“四水四定”原则,积极推进工程节水与引黄滴灌工作,推广农艺节水和科技节水,建立节水奖励激励机制,粮食产量由1987年的17.5亿斤增加到2022年的58.17亿斤,引黄农业耗水量由1990年的52亿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38.47亿立方米,引黄耗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灌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位于临河区城关镇的永济干渠第一分水枢纽看到,工作人员正紧盯着多块电子屏。这些电子屏有的显示闸坝前后工情视频监控画面,有的显示各闸口实时开启高度,有的显示水位、瞬时流量等数据。
“过去我们测水位,不是用皮尺,就是拿着放有浮子和标记刻度的浮筒测量,现在我们用雷达水位计测水位,可以精确到毫米。”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永济干渠供水所所长高国臣介绍。
在位于五原县的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调度屏上红色与蓝色直线互相交织,构成一张详细的灌排运行状况图。“红色是灌溉渠道,蓝色是排水沟道,旁边的数字标明了实时运行水位、流量等数据。”义长分中心试验站站长陈爱萍告诉记者,“通过现场自动采集、自动汇总、远程传输,每间隔5分钟便向中心自动传送一组新数据。”
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2年正式开始规模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应用,先后两次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灌区,2022年再次被列为全国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灌区。“我们通过积极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科学调配能力和保障安全运行能力,促进河套灌区高质量发展。”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宏伟说。
对于未来,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书记李根东表示,河套灌区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5日 14 版)
关键词:
-
高效灌溉 润泽良田(美丽中国·关注生态型灌区④)
核心阅读河套灌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
-
地震来了要躲进“生命三角区”?
地震来了要躲进“生命三角区”?真相:应采取就近避震原则6月15日1时39
-
广深线深圳站整体更换道岔
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23日讯(深圳商报驻穗记者张莹通讯员陆省省)7月21
-
搜狗浏览器怎么关闭拦截弹出窗口工具 关闭拦截弹出窗口工具
1、Internet选项--隐私--将“打开弹出窗口阻止程序”前的钩去掉即可。
-
种植花菜怎么有效施肥?有哪些办法?
花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种植花菜时,
-
武林外传吕秀才说死姬无命视频(吕秀才说死姬无命台词)
林外传吕秀才说死姬无命视频,吕秀才说死姬无命台词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有专科吗?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有专科吗?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是本科学校,没有
-
恐怖!女子买蜜雪冰城接连3杯都有虫,调查!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一消费者在蜜雪冰城购买饮品时发现有虫。据网传视频
-
融通基金一指数基金发行失败,或因未募集到2亿,发生了啥?
文 刘振涛又有公募基金发行失败了!7月22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称,融通
-
村子重“化妆”,村民不买账
近年来,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众多美丽
-
中国净碳排放近10年呈降低趋势
中国净碳排放近10年呈降低趋势
-
那些没割包皮的男孩子后来怎么样 生活还好吗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一部分男孩子并未接受包皮割除手术,这引发了一系
-
做好一“减”一“加” 北京沧州携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质升级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记者在北京、河北调研时发现,
-
乐活天府,悦动成都
乐活天府,悦动成都-"古蜀文明星河灿烂太阳神鸟展翅云天锦官红墙,芙蓉
-
“特斯拉杀手”来华掘金能否如愿
面对中国这一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眼看特斯拉在中国取得成功
-
微视频丨解密抗美援朝战地照片 为最可爱的人点亮青春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290
-
张坚忠:旅游业已经迎来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
张坚忠:旅游业已经迎来从市场复苏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文化和旅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园林“群英会”打擂展技艺
线条流畅的“波浪”、别致新颖的造型、棱角分明的层次……7月11日,随
-
太空行动雪都科学家身份技能有什么 太空行动雪都科学家身份技能解析
太空行动雪都科学家身份技能有哪些?雪都科学家是这款游戏中一个新的职
-
韩日两国领导人今在立陶宛会谈,或讨论核污水排海事宜
韩国总统尹锡悦7月12日将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